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针对稀土元素(REE)、关键矿产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用于军事和半导体应用的技术,采取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措施延伸至中国境外,适用于出口哪怕含有极少量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或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的外国实体。这项前所未有的域外监管措施标志着中美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战显著升级。
作为回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10月10日公开谴责中国的行为“令人震惊”且“出乎意料”,并威胁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0%的关税。特朗普还暗示可能取消原定于当月晚些时候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峰会。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批评中国此举是经济上的自毁行为,指责北京试图拖累全球经济,同时损害自身利益。
中国辩称,其出口管制是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军民两用技术被军事利用的合法措施。中国政府指责美国采取双重标准和单边限制措施,敦促华盛顿纠正其做法,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实施了制裁,表明中国准备采取进一步的报复行动。
此次升级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冲击。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经历了自2025年4月以来最糟糕的一个交易日,由于担心半导体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下跌超过2%。依赖稀土的企业,例如电动汽车制造、风力涡轮机和先进国防系统领域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供应限制和成本上涨。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澳大利亚和欧盟,正在加快推进稀土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中国主导的炼油和加工能力的依赖。
中国控制着全球约85%至90%的稀土精炼产能,并生产约90%的高性能稀土磁体,这些磁体对尖端技术至关重要。虽然稀土矿本身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稀缺,但其开采和加工需要大量资金,对环境构成挑战,且技术复杂。中国从采矿到磁体制造的垂直整合供应链为其提供了战略优势,目前正将其作为地缘政治工具。
在美国数月以来对先进半导体芯片和关键软件实施出口限制之后,中国出台出口管制的时机反映了贸易战中针锋相对的态势。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此举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武力展示,旨在迫使美国放松技术出口管制。然而,这些限制的严厉程度令包括美国谈判代表在内的许多人感到意外,并有可能进一步破坏贸易关系的稳定。
尽管特朗普总统最初立场强硬,但他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和解言论表明,他正在努力在经济压力和外交接触之间寻求复杂的平衡。美国副总统J.D.万斯强调,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下一步行动,并警告称,美国拥有更大的筹码,但仍对合理的谈判持开放态度。
从战略角度来看,此次升级凸显了贸易政策与国家安全担忧日益交织的局面。美国控制着先进半导体芯片等关键技术投入,而中国则控制着稀土元素的关键原材料和加工能力。这种二元性造成了双方的脆弱性,使迅速解决问题的前景更加复杂。
全球供应链已开始适应,澳大利亚等国正在寻求扩大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欧盟也在七国集团框架内协调应对措施,以减轻经济损失。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对替代能源的投资可能会加速,但这种转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展望未来,围绕稀土的贸易战升级预示着中美科技生态系统可能长期脱钩。企业可能面临供应链分叉、成本上升和监管复杂性等问题。地缘政治对科技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稀土正与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技术一起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总而言之,中国对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中美贸易战的关键升级。此举利用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来对抗美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并促使供应链进行战略性调整。尽管外交渠道仍然畅通,但长期贸易紧张和经济分裂的风险依然巨大,这将对全球科技产业和地缘政治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最权威的消息来源称,这一发展标志着贸易冲突进入关键时刻,凸显了21世纪全球秩序中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要求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