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开宣布,美国正在考虑终止从中国进口食用油。这一声明发布之际,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尤其是在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大豆之后,特朗普称此举是“经济敌对行为”。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和官方渠道发表声明,标志着自2025年1月特朗普就职以来持续不断的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
针对食用油进口的决定引人注目,因为它遵循了两大经济体之间针锋相对的贸易措施模式。美国历来从中国进口各种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其中包括食用油,这些产品对消费市场和食品制造业都至关重要。此举是特朗普政府一项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向中国施压,迫使其恢复购买美国农产品,并反击其认为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这一进展发生在近期其他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包括两国向远洋运输公司征收额外的港口费,以及北京方面对稀土矿出口管制后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美国股市反应负面,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声明发布后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可能进一步扰乱经济的担忧。
从经济角度来看,食用油行业虽然与大豆或稀土等大宗商品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但却是贸易战中的战略前沿。美国大豆产业作为其主要出口行业,受到中国抵制行动的严重冲击,导致供应链中断、价格下跌。特朗普政府威胁削减食用油进口,旨在利用中国对某些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依赖,迫使其做出让步。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约占美国大豆出口的30%,每年价值超过150亿美元。抵制行动导致美国市场出现大量过剩,压低了价格,损害了美国农民的利益。虽然从中国进口的食用油数量较少,但它是加工食品贸易的一部分,与农产品出口形成互补。中断此类贸易可能会对两国的食品供应链和消费者价格产生连锁反应。
从政治角度来看,此举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在贸易和经济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这符合特朗普总统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保护国内产业和维护美国经济主权的更广泛议程。然而,此举也有可能引发中国的报复性措施,进而升级为一场更广泛的经济冲突,并产生全球性影响。
展望未来,针对食用油进口的措施可能预示着贸易限制将更加细化,针对特定行业,不再局限于广泛的关税,而是将重点放在具有象征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关键商品上。这可能会使谈判更加复杂,延长贸易战,从而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链物流和国际贸易关系。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尽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上调至3.2%,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可能减缓全球经济增长。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因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可能会削弱市场信心,扰乱全球贸易流动。
总而言之,特朗普总统宣布可能终止从中国进口食用油,标志着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开辟了新的、有针对性的战线。这反映了美国政府战略性地运用贸易政策向中国施压,这将对农业市场、双边关系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形势依然动荡,国际社会将密切关注中国的应对措施及其对贸易动态的更广泛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此举是继中国抵制美国大豆之后,两国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普遍趋势的一部分。美国股市已受此影响出现波动迹象,凸显了其中蕴含的经济风险。